高醫[眼瞼下垂手術]破2000例 賴春生醫師幫助患者大開眼界
2019-03-27 記者 吳富正 點閱率:657
【生活情報*高雄e報-記者吳富正、湯佳寧/2019.03.27.高雄報導】
高醫賴春生教授領導的「眼瞼下垂手術」團隊,至今手術突破2千例,讓病患大開眼界,重拾日常生活及工作,他的父親也是受益者。醫療團隊在2012年榮獲國家品質標章(英文簡稱SNQ)銀奬,領先亞洲各國,更在2017年獲得國家醫療新創獎及美國Expertscape 網站推薦為「眼瞼下垂專家世界第一」殊榮。
高醫附醫王照元副院長表示,一名穿梭兩岸的黃姓服務設計師,原本具有好眼力,對時尚潮流非常敏銳。但隨著年歲漸長,發現眼皮愈來愈重,經常睜不開眼睛,常被老闆誤會打瞌睡、設計服裝「走鐘」。數月前,她到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整形外科接受眼部手術治療,術後眼睛炯炯有神、容光煥發,老闆及顧客都對她刮目相看。有趣的是,她搭高鐵常被拒絕使用敬老票,即使持身分證件仍得費盡唇舌解釋,只好隨身攜帶診斷書驗明證身。這位時尚女王3/27特地從上海飛抵高醫,出席高醫眼瞼下垂突破2000例記者會,一身優雅看不出已經當了外婆。她再三感謝醫師,「幫助我重見光明,還取得工作續約!」從事服務裝設計40多年的她說,術前下垂的眼皮都靠貼膠帶撐開,貼到眼睛破皮,苦不堪言,現在走路不需要再靠他人扶持了。
另一名住台中75歲的黃女士,因眼瞼痙攣,眼睛瞇得像一條縫,走路不時撞牆,曾做過眼部手術及施打肉毒桿菌素,乃未見改善,1年多前接受高醫整外科賴春生教授的手術治療後,終能輕鬆睜開雙眼,生活從黑暗變成彩色,重拾社交生活的信心。
賴春生醫師表示,眼瞼痙攣是指眼部肌肉不自主的收縮痙攣,無法任意張開眼睛,又分為單純原位性眼瞼痙攣、合併半側顏面痙攣、合併顏面及頸部痙攣等三種情況。據美國統計,單純原位性眼瞼痙攣每10萬人約有5人罹患此病,每年每10萬人又新增1.2個病例,發病年齡多在60歲以上,女性是男性的1.8倍。眼瞼痙攣治療第一線是施打肉毒桿菌素,讓眼輪匝肌及皺眉肌暫時麻痺,而不會引起痙攣,但有15%的病患對此治療無效或作用短暫,導致無法自主張開眼睛,造成所謂的「功能性眼盲」,行動須靠他人扶持。在台灣約4成眼瞼痙攣病患曾因此發生車禍,撞門、撞牆更是屢見不鮮。
賴春生醫師提及,對於肉毒桿菌治療無效的患者,傳統做法是把負責閉眼的眼輪匝肌及皺眉肌全切除,術後仍需定期注射肉毒桿菌素,預防再度發生。然而眼皮很薄,把緊貼眼皮的肌肉切除後,易造成眼皮凹陷、皺褶、腫脹、疤痕攣甚至眼瞼外翻等後遺症,病人往往難以接受。為改善這個缺陷,賴春生教授6年前研發新的「肌肉原位切開術」,其特色像切豆腐般,把肌肉切成5×5毫米的顆粒狀,彼此分開放置但仍附著於眼皮,顆粒之間沒有任何肌肉纖維連結,讓眼皮保有比較完整的皮下組織,若合併眼瞼下垂也可一併矯正。
賴春生醫師在2013至2018年間共治療41位對肉毒桿菌治療無效的眼瞼痙攣病患,並對其中25位單純原位性眼瞼痙攣病人進行研究,其中20名病人合併眼瞼下垂,平均年齡65歲,接受新手術治療後1年半左右,肉毒桿菌注射劑量從術前平均44單位降到術後平均28單位,注射間隔從術前10週延長到術後15週,眼瞼痙攣及眼瞼下垂同時得到治療矯正,病人的生活品質大幅改善,有些病患重新找到工作,滿意度達4.6分(滿分5分)。最重要的是肌肉原位切開術取代傳統肌肉全切術,不但可降低手術後遺症,同時也讓肉毒桿素變成有作用,重拾患者正常生活,走路不再跌倒或撞牆。
【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】http://www.kmuh.org.tw/
■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(07)312-1101
語音掛號(07)320-8181、(07)321-8753 (24小時開放)
人工掛號(07)321-2831 (開放時間 08:00~16:00)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【高雄e報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