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新聞 > 客委會/客家文化發展中心 >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> 內文

客委會六堆園區重現百年火礱 客發中心展客庄農業文化傳承

2018-10-22 記者 吳富正 點閱率:581

             

【生活情報*客家e報-記者吳富正、湯玉婷/2018.10.22.屏東報導】

 客委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10/22於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舉辦「火(foˋ)礱(lungˇ)-六堆礱間故事展」開展,何金樑主任及與會貴賓將代表六堆各地的稻穀,一起倒入碾米機中,透過機器的運轉下,變成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白米,共同完成一包〈有溫度〉的六堆米,也象徵著六堆客家的團結與客家文化的傳承。



 何金樑主任表示,農人辛勤種植的「稻穀」收割後,仍須經過多道脫殼碾製的程序,才能成為餐桌上晶瑩剔透的白米飯。過去,用來稻穀脫殼碾製使用的礱具有石礱、木礱、土礱等不同材質,脫殼程序繁瑣且耗時費力;到了日本時代開始有較現代化的設備將這些繁瑣的脫穀環節串起,省力又可增加產值,這個將稻穀碾製成為白米的地方,稱之為【礱間】,六堆園區內就有座百年礱穀機,客家話稱為【火foˋ壟lungˇ】,由屏東市歸來碾米廠第三代傳人─施信德先生所捐贈,本展以這座跨世紀的【火foˋ壟lungˇ】,串聯客庄稻穀進出礱間的故事,展現昔日六堆米倉的榮景與歷程。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持續紀錄六堆客庄在地生活與文化,這次展示結合過去與學術界合作進行六堆在地「火礱」的調查及成果,將珍貴的資料與火礱相關的物件,重現於六堆園區礱間展示館。


 何金樑主任提及,早期的客家人以農為本,「米」是不可或缺的食物,為了能在農務期間方便快速的吃飽,發展出多樣的「粄」食,配合歲時節日、婚喪喜慶都可看到各種以米製成粄類的食物。本展的「火礱(foˋlungˇ)」,從如何礱出白米,更能細緻的看到人跟人之間的情感,不但呈現早期客庄深厚的農業文化與智慧,更紀錄客庄的人文、地景及產業,希望大家有空能邀請親朋好友到六堆園區了解更多客庄文化故事。

20180703205716LuGP
客家文化發展中心https://thcdc.hakka.gov.tw/

六堆客家文化園區https://thcdc.hakka.gov.tw/wSite/mp?mp=3

六堆客家文化園區FB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liuduihakka

■六堆客家文化園區:屏東縣內埔鄉建興村信義路588號(08)723-0100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客委會六堆園區重現百年火礱 客發中心展客庄農業文化傳承

【客家e報】http://blog.news-007.com/hakka/news_ii.html?nID=3816

【驚實.生活情報誌】https://wp.me/p42RsL-2ls

【RUN新聞】http://www.runnews.com.tw/local/2018102201/

【台灣電報】http://www.enn.tw/forum.php?mod=viewthread&tid=1994

【民生好報】http://17news.net/?p=24553

【兩岸好報】http://www.taiwandiginews.com.tw/?p=97332

「Blogger網站」https://wfc4938.blogspot.com/2018/10/blog-post_22.html

「痞客邦新聞站」https://e121957572.pixnet.net/blog/post/349037572
「Pchome生活情報-屏東新聞台」http://mypaper.pchome.com.tw/wfc/post/1376454017

20180927180810v8E5

回上一頁

影音專區 Video

+MORE